ICS是指對紡織、服裝、街市、休閑活動、家具、固定裝置、設備、器具和食品行業開展社會和環境審計的多行業方案,旨在改善全球供應鏈的工作條件。ICS成員共同努力,在其供應生產工廠推廣共同審計框架,并就ICS數據庫內交換共用工廠的審計信息。ICS成員在這個內部ICS數據庫中僅與被審計工廠的成員分享與審計相關的結果和所有文件(審計問卷、工廠檔案、整改方案等)。ICS推動成員公司使用共同工具開展協作、互助審計、分享知識和最佳實踐方案,為減少“審計疲勞”做出貢獻。ICS不是一個采購平臺,成員零售商和品牌只能訪問其已關聯的工廠的信息。
能源使用、運輸和溫室氣體
合規的關鍵點
2.1.工廠應確定使用的能源是什么(例如:主要電力、當地生產的電力、煤炭、石油、天然氣等)。此外,工廠應該能夠解釋它們是什么,它們是用來做什么的。
2.2.工廠應確定是否產生或消耗任何可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風能等)。
2.3.工廠應確定其是否已參與認可溫室氣體(GHG)排放交易遵約計劃。如果是,工廠應提供該計劃的細節(例如:誰管理該計劃,會員清單等)。
2.4.工廠應確定其是否需要許可證或執照才能現場生產能源。如果是,工廠應遵照與此許可證/執照相關的限制及條件。
2.5.工廠應設置用電量表或其他方法來測量整個工廠的用電量。工廠應評估能源投入和輸出。
2.6.工廠應監測和追蹤其整體能源消耗,并記錄每月的能源消耗情況。
2.7.工廠應確保不存在蒸汽/壓縮空氣泄漏或任何氣體泄漏的風險(蒸汽管道應絕緣)。工廠應計算蒸汽生產和消耗,并安裝蒸汽流量計。
2.8.工廠應進行內部檢查以查明和避免生產中浪費能源的常見情況(例如:蒸汽管道絕緣不良、照明無用等)。工廠應至少每6個月進行一次定期檢查,并記錄檢查的發現和結果。
2.9.工廠應分析和評估各部門、各工序和各生產流程的能源消耗。
2.10.工廠應向相關工人提供能源使用、運輸和溫室氣體排放各方面的培訓。
強化規定
2.11.工廠應設置用量表或其他方法來測量各部門、各工序和各生產流程的能源消耗情況。
2.12.工廠應能夠分析和記錄其生產每一單位產品的生產每公斤紡織品的能量消耗(例如:生產每公斤紡織品的能量消耗)。
2.13.工廠應監測或定期評估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包括工廠的生產流程、相關運輸燃料使用,農業活動等。
2.14.工廠應制定目標和行動計劃尋求以減少其對環境的影響、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并提高有關能源使用和效率。